close
作者Corey Corey(就是Corey夫妻檔)&Callanan
相關資料:
http://www.books.com.tw/exep/prod/booksfile.php?item=0010276841
書的開頭就寫著這些課題,沒有明確簡單的答案(P2),是故作者在每個章節的最後,
都有實例跟課堂討論的問題。只是,沒有提供答案。
裡面大致可以分為
A.專業倫理守則與法規
美國的諮商學會及心理學會有許多的分會,
如:家庭、學校、團體工作等。
針對該領域都會有普遍性的倫理守則,做為心理師的最低行為門檻。
除了專業的倫理之外,心理師還須留意當地法令的相關限制,
諸如保密、未成年諮商等。
台灣目前專業的守則則以中國倫理學會專業倫理守則為主,
裡面包刮當事人的權益保護:自主、受益、免受傷害、公平對待與保密及保密例外等。
作為國內專業人員之行為準則及教育社會並保護當事人。
此外為養成專業及避免個人經歷侷限,尋求諮商督導與諮詢的管道、參予專業工作坊,也是促進諮商效能的有效方式。
B.衝突的兩難
但就如本書所說的,很多事沒有明確簡單的答案。
很多事常是沒有標準答案的兩難。
諸如:
法律與專業的衝突、機構與理想、自我與專業、保密的兩難甚至雙重關係等,很多狀況變成是當下的抉擇。
而本書有很大的篇幅在於文化、團體、異質性個體的諮商,
強調的正是,當心理師職能限制或其人生經歷有限時,如何在面對自己不熟晰領域的當事人,公正的幫助當事人
C.實務面的思考
面臨衝突當下,思考往往變成一個簡化後的原則--「什麼是對當事人最有幫助的作法」。
當我第一次在Corey諮商與心理治療看到相關議題的時候,心理的傾向是尋求標準答案,
但這次在看這本書的時候,卻發現有很多的內在衝突。
如:這次燒狗事件的兩個國中生,以國外的實務來說。
除了家長與當事人的法政處罰,有很大的機率,他們會被強制諮商治療。
我就自問當面臨到如此的當事人時,我能不帶歧視(不會要求自己情緒上平等,這不合理)給於其公平的對待嗎?
至少目前憑心而論是不能。
這是可以察覺的部份,而實務上我想一定有更多潛移默化的價值觀與歧視在等著我們。
再來就是自我思考的腳色定位
書的最後「誰有權利去諮商他人」「我能提供什麼給當事人」「我在我自己的生活當中是否就在做我鼓勵當事人做的事?」P578
在我的親身經歷中,唯有在真心關懷當事人的前提下,諮商才有幫助。
這是熱情,也是真誠,但也必須建築在專業技能訓練的前提下。
說到這,不得不提幾個中文詞的差異,
安慰、指導、諮商
之前為了多了解諮商實務,自己有在張老師、熱心的宗教機制以及進行諮商的地方詢問過。
發現同等的熱誠在不同的專業訓練下,會出現不同的助人行為。
其中有無效甚至可否造成傷害就很值得探討。
最近上網機會比較多,偶然間逛到Ptt的憂鬱版,有看到幾個網友的留言以及他們的部落格。
在閱讀的過程中,從文字裡傳遞來那種沉悶、低迷,有如迷失在深鬱森林的低壓世界,
一度讓我無法完整看完一篇文章。
這也讓我再次思考當在諮商室面臨這些當事人時的一些疑惑:
「我能提供什麼給當事人」「我在我自己的生活當中是否就在做我鼓勵當事人做的事?」而不是躲在專業的腳色背後,安全的下莊。
書裡有提到社區諮商的內容,包刮直接跟間接。
我想不管是否是心理師,對於社區議題的關係乃至於社區環境的賦能,都是當代公民的責任。
可惜台灣這方面著墨實在不多。
但該做的事還是要做,至少我們可以保持對社區公共議題的關心、了解行政部門及民意代表的權責,
拿這次燒狗事件來說後續還有很多要關心的。
在這本書當中,我先看到自己的限制之後更看到自己的可能。
更讓我體會到,諮商師的思考之路會是一段無止盡的成長。
全站熱搜
留言列表